马耳门买了件真皮大衣送给丈母娘,老妈问他买成多少钱,他不好意思地比了个二,又做了个爪手——妈妈理解了是“二百五”,只是没有说出来。
隔壁子的目雀到了,拿过来一摸,晓得东西真慨,莫得火把钱是拿不下来的,于是就謜老妈让给她:
“这件皮衣服,充其量值这个数——”
邻居翘起(大小)指拇儿比了个陆百元,假巴意思地欺负老妈不懂:
“你儿子在外头跑到的,喊他给您老人家再买一件就是了,我们图个撇脱,拿六张去。”
老妈心头默着(读倒)魌头在,见到钱就笑了,当然遭不住紧倒编,于是就愉快地把皮衣让给人家了。不过,都还自觉,想到邻居家家的,不好紧倒说,于是又打了一百元的让手,只收了别个五百块。出门的时候,还特别拉到这个老几咬了下耳朵,提醒他要阴倒(不要对外说)哦?
当然,哥子也算是懂得起的人,言下赶紧保证:“不可能张扬,不可能反悔。”而且发誓坚决不退货!
回头来,老娘在一边愉快地数着银子,心头盘算着这些钱拿给我儿子重新再买两件都够了——看来只有钱才认得到货。
儿子回来了,老妈笑脸相迎,从荷包头掏出钱来递给儿子,架势说今天遇到耿直朋友整(赚)倒了——
“这点点儿钱,在哪儿去买?”马耳门反问到。
“你不是说二百五吗?”
老丈母着急了。
“说得轻巧,吃根灯草!弄省(读醒)豁亲爱的妈妈,我是在宽您的心,你没看到我比的是——两千五嗦?!”
——贪心遇到了戳锅漏!
丈母娘只说了声“背实倒灶的”,眼泪花儿跟着(读倒)就来了—–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