啭,本来指鸟宛转地鸣叫。四川话中的‘啭人’,是四川方言中特有的名词。‘啭’,音转,可以说是艺术地、幽默地骂人,一种特殊的讽刺,与另一个四川特有名词‘踏谑’差不多,有讽刺、轻蔑、嘲弄之意,但也不乏用高雅词汇,乃至典故啭人,纯粹为娱乐者。
啭人者往往用一些形象的隐喻词汇对别人表示轻蔑。如说人“苕气”。苕气——红苕(甘薯、白薯)气味,转义为“土头土脑,乡下人样子”:此外“啭”乡下人的词还有“弯弯”“弯脚杆”,原因是说乡下人常年在田地中劳作时弓腰弯背、腿也呈弯曲状,“弯弯”本是形容农民劳作时的形体状态,结果就被借代指农民了。所以数字“211”,当用英文的发音方法读出来时,你就明白他是在啭那个人是“土弯弯”了!因此,说人身上苕气打不脱,与说脚杆是弯的差不多。切莫可说是啭高校的‘211’工程!
甲:看春晚颁奖了吗?真是王大娘卖瓜—自卖自夸!赵本山的小品在网上被譔得稀巴烂,像王大娘的裹脚——又臭又长,居然还得一等奖!
乙:我看你是推屎耙(屎壳郎)打喷呫——满口粪臭。赵本山惹倒你了?娱乐,愚乐也!赵本山装瓜(傻),人们才觉得可笑。比那种鸡脚神戴眼镜——假装正神的演员好多了。
甲:装瓜,也不能年年装。二十年了,外侄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,那瓜兮兮、耸夸夸(下作、肮脏之意)的峦豁皮样子在春晚上展示,太有损中国农民的形象了。他那些小品也是王小二过年——一年不如一年啰!
乙:别个央视根据观众投票给他颁了一等奖,难道是乌龟打屁——冲壳子的?
甲:观众投票?那是坟山里拉胡琴——鬼扯!还不是牛吃竹子窝背兜——牛肚皮里编的!
乙:你呀,屁眼儿上夹扫把——伟(尾)大。说白(穿)了,还不是五根脚杆的马,日白(吹牛、撒谎)垂垂一个!
甲:难道你是虾子过河——谦虚(牵须)?
乙:我不谦虚,是哑巴吃汤圆——心中有数。
甲:你是癞格宝(蟾蜍)打哈欠——口气大!
乙:我看你就是个刘全进——瓜!他是煤老板的口袋——钱袋袋呀!央视靠赵本山赚钱,赵本山也靠央视赚钱!有钱能使鬼推磨嘛。
甲:哈,原来你在装猫儿吃象,是半天云张口袋,装疯(风)啊!是跟我涮坛子,扯拐的呀!
乙:别个又蝉联了小品王,你再啭他,还不是脱了裤儿打屁——多余的!
哈哈哈,两人一阵大笑,谁也没有觉得受了侮辱、被骂。
又如说一个人散淡闲逸、无所约束就用“散眼子”来形容。其实这个词是从庄子的“散焉者”而来。形容一个人没有考虑、没有计划就用“弗虑弗图”,这出自《诗经》,转而成为糊里糊涂;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态就用“恍兮忽兮”,这又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
请先
!